安陽殷墟
殷墟為中國商王朝的首都,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,以小屯村為中心,面積約30平方公里。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此,至紂亡國,共傳8代12王。周滅殷,淪為廢墟,故稱殷墟。
商王朝存在的年代是【公元前1600~公元前1041】距今3600年。
用GOOGLE EARTH來看,黑色的是洹河,圖中長方形地塊就是3000年前的都城。
當地出土很多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,經研究證實這就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文字-甲骨文。
話說民國69年(1980),某人大四,修課少,無聊到爆,忽發奇想,跑去選修甲骨文,期末拿到了80分。
多年後,機緣巧合,居然流浪到安陽殷墟。
這個東西叫司母戊鼎,是一個大有來頭的東西,當然是這個是複製品,原件在博物館中。
當地到處都出現司母戊鼎的複製品。
一篇為紂王翻案的文章【喜歡爬文的人可以看一下】
紂王的歷史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那樣,孔子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子貢就說過:「紂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」
時至今日,隨著甲骨文的發掘,武王滅紂的歷史也漸漸有了眉目,甲骨文大師董作賓在名著「殷曆譜」中有不少為紂王辯解的話,認定紂王是個不世的明 君,如:
「如果單從卜辭來看殷代政治,就是把卜貞之事作為殷代各王庶政的代表。那麼,與其說武丁時代人才輩出,百廢待舉,規模雄偉,有中興賢王的氣象,不如說祖甲有革新庶政的精神,而帝乙、帝辛擅於繼述先王,對於庶政之事一一納之軌範,萬幾躬親,有條不紊。二王中尤以帝辛為最,卜辭中證據確鑿。這並非故為驚人之論,替殷紂王作翻案文章而已。」
董作賓舉出的例子不止這一段,推薦好書:「甲骨學六十年」。
由第一手的資料,董作賓查證出紂王是個英明有為的帝王,董作賓更由甲骨文的事件、祭祀時間推算出:周武王是趁紂王去討平亂事時,發動政變,暴力地屠殺殷臣,令臣民恐懼,才取得政權的。而伯夷、叔齊在這種恐怖統治下,以貴族的身份,能放棄一切,義不食周粟,是需要過人的勇氣和道德的。難怪孔子、司馬遷對他們如此崇拜尊敬。
而司馬遷為何會寫紂王「好酒淫亂」?司馬遷沒有寫錯,是後人誤解了文義,在<<國語>>」中,只說紂王「亂之」,當時還沒有紂王「淫」的說法。所謂的「亂之」是指「改變前面帝王的法規制度」──這一點和董作賓說他改革正好相符。
時至今日,隨著甲骨文的發掘,武王滅紂的歷史也漸漸有了眉目,甲骨文大師董作賓在名著「殷曆譜」中有不少為紂王辯解的話,認定紂王是個不世的
「如果單從卜辭來看殷代政治,就是把卜貞之事作為殷代各王庶政的代表。那麼,與其說武丁時代人才輩出,百廢待舉,規模雄偉,有中興賢王的氣象,不如說祖甲有革新庶政的精神,而帝乙、帝辛擅於繼述先王,對於庶政之事一一納之軌範,萬幾躬親,有條不紊。二王中尤以帝辛為最,卜辭中證據確鑿。這並非故為驚人之論,替殷紂王作翻案文章而已。」
董作賓舉出的例子不止這一段,推薦好書:「甲骨學六十年」。
由第一手的資料,董作賓查證出紂王是個英明有為的帝王,董作賓更由甲骨文的事件、祭祀時間推算出:周武王是趁紂王去討平亂事時,發動政變,暴力地屠殺殷臣,令臣民恐懼,才取得政權的。而伯夷、叔齊在這種恐怖統治下,以貴族的身份,能放棄一切,義不食周粟,是需要過人的勇氣和道德的。難怪孔子、司馬遷對他們如此崇拜尊敬。
而司馬遷為何會寫紂王「好酒淫亂」?司馬遷沒有寫錯,是後人誤解了文義,在<<國語>>」中,只說紂王「亂之」,當時還沒有紂王「淫」的說法。所謂的「亂之」是指「改變前面帝王的法規制度」──這一點和董作賓說他改革正好相符。
<<國語>>是一本書的名字
<<國語>>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。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、齊國、晉國、鄭國、楚國、吳國、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。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(約前947年),下至智伯被滅(前453年)
關於國語的作者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。自古至今學界多有爭論,現在還沒有形成定論。司馬遷最早提到國語的作者是左丘明,其後班固、劉知幾等都認爲是左丘明所著,還把國語稱爲《春秋外傳》。但是在晉朝以後,許多學者都懷疑國語不是左丘明所著。直到現在,學界仍然爭論不休,一般都否認左丘明是國語的作者,但是缺少確鑿的證據。普遍看法是,國語是戰國初期一些熟悉各國歷史的人,根據當時周朝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料,經過整理加工彙編而成。左丘明可能參與了其中的工作。
共21卷。
周語3卷、魯語2卷、齊語1卷、晉語9卷、鄭語1卷、楚語2卷、吳語1卷、越語2卷。
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,在內容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。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。
後來司馬遷寫史記,「亂之」二字寫在本紀裡不宜(文體的問題),司馬遷便用了一個複詞「淫亂」,「淫」的本義是浸淫,有過甚之意。「淫亂」意思是「改變從前制度改得太多」。
一直要到很後來「淫亂」才有了貪色之意。可是寫封神榜的小說家,或是書讀不通的教書先生,根本就沒有把文句讀通,更不要說好好地研究過史料,便直覺地翻譯為好色。這是很荒唐的,被董作賓評為「真是笑話」。
據史記「殷本記」,紂王「赴火而死」,周乃「封紂子武庚、祿父,以續殷祀,令修盤庚之政」,盤庚之政是什麼呢?就是紂王所改掉的舊法。也就是說人亡政亡,商從政治上、體制上,澈底地抹煞掉紂王的貢獻。
春秋之世,周朝尚存,對於開國的大敵殷紂,必當有更強烈的抹黑,殷紂的惡名也必然更盛於如今,這不是殷朝的守舊者趁新派的紂王敗滅而落井下石,主要是新征服者對其無情的侮蔑,使得慧眼獨具的子貢也看不過去,而仗義直言。
紂之英明,要甲骨文的原始檔案才能證明,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是鐵證如山的,但是這門學問太專門,無法普及,也很難細細地說明白。
一直要到很後來「淫亂」才有了貪色之意。可是寫封神榜的小說家,或是書讀不通的教書先生,根本就沒有把文句讀通,更不要說好好地研究過史料,便直覺地翻譯為好色。這是很荒唐的,被董作賓評為「真是笑話」。
據史記「殷本記」,紂王「赴火而死」,周乃「封紂子武庚、祿父,以續殷祀,令修盤庚之政」,盤庚之政是什麼呢?就是紂王所改掉的舊法。也就是說人亡政亡,商從政治上、體制上,澈底地抹煞掉紂王的貢獻。
春秋之世,周朝尚存,對於開國的大敵殷紂,必當有更強烈的抹黑,殷紂的惡名也必然更盛於如今,這不是殷朝的守舊者趁新派的紂王敗滅而落井下石,主要是新征服者對其無情的侮蔑,使得慧眼獨具的子貢也看不過去,而仗義直言。
紂之英明,要甲骨文的原始檔案才能證明,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是鐵證如山的,但是這門學問太專門,無法普及,也很難細細地說明白。
紂王完全敗在封神榜一書中,加上助紂為虐這一句成語,使紂王成為千古昏 君的代名詞。
「紂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」
子貢當時說這句話時,紂王的罪惡不過是尚書所記:酗酒,聽信婦言,棄用舊臣,登用小人,不留心祭祀這五條而已,而我們再來看看這五條
1.酗酒:在商朝,喝酒不過是尋常人家在普通不過的享受,更何況帝王?而且史書記載的紂王是一個較為粗曠的勇夫,這樣的人通常酒量都特別好,又怎能說是酗酒呢?
2.聽信婦言:這可能是當是女性社會地位不高,而紂王的妃子中有可能有一個較有見識的女子,這樣紂王聽她的意見也沒什麼不對。
3.棄用舊臣:那是指以徽子一派的大臣,在王位爭奪失敗之下而自然和紂王勢不兩立。
4.登用小人:紂王可能有進行改革,必然的要引用新臣,這些人被守舊派是為小人,奸臣也是有可能的。(歷史上的例子不少見如:王安石變法。)
5.不留心祭祀:那更是子虛烏有,出土的甲骨文顯示紂王時的祭祀制度與規模是最完備的。
「紂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」
子貢當時說這句話時,紂王的罪惡不過是尚書所記:酗酒,聽信婦言,棄用舊臣,登用小人,不留心祭祀這五條而已,而我們再來看看這五條
1.酗酒:在商朝,喝酒不過是尋常人家在普通不過的享受,更何況帝王?而且史書記載的紂王是一個較為粗曠的勇夫,這樣的人通常酒量都特別好,又怎能說是酗酒呢?
2.聽信婦言:這可能是當是女性社會地位不高,而紂王的妃子中有可能有一個較有見識的女子,這樣紂王聽她的意見也沒什麼不對。
3.棄用舊臣:那是指以徽子一派的大臣,在王位爭奪失敗之下而自然和紂王勢不兩立。
4.登用小人:紂王可能有進行改革,必然的要引用新臣,這些人被守舊派是為小人,奸臣也是有可能的。(歷史上的例子不少見如:王安石變法。)
5.不留心祭祀:那更是子虛烏有,出土的甲骨文顯示紂王時的祭祀制度與規模是最完備的。
當時紂王征討人方,舉國軍力都聚集東方,而周武王是一個野心家,在計畫多年後才大舉進攻,朝歌的軍隊自不可擋,但是多年後武庚叛亂時周朝竟耗費大舉國力花了三年平亂,這時武庚率領的才是商朝的正規軍,武王伐紂時沒花多少時間,平亂時卻要花三年,足證商軍未必輸給周軍,且商朝遺民在紂王死了多年以後,還想為其子奪位,如果紂王是暴 君,那百姓豈會如此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